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培育建设暨“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节选) |
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布的国科发区﹝2019﹞116号《〈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7号《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及陕教技办﹝2021﹞12号《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大学科技园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自身建设实际需要,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大学科技园围绕“五大功能”,从学校定位、现有基础、建设环境和发展目标出发,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逐步凝练成鲜明的特色。 1.园区发展稳步推进。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11年9月,2015年被省科技厅、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同年成为泛西北地区大学科技园联盟副秘书长单位,201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2019年获批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 2.创新人才培养形成特色。大学科技园围绕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养成等三大版块构建“三位一体”的双创育人体系。 3.技术转移逐步开展。大学科技园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转移中心平台持续开展技术转移月活动,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转移转化服务技术。 4.开放协同发展深入实际。针对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整合我校的优势学科,成立了5个博士专家服务团,开展信息技术、材料化工、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为专业技术人才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在地方转移落地。 5.创新资源集成协同发展。大学科技园与渭南市科技局、渭南市科协等政府单位合作并联合渭南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渭南市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形成企业出钱出资、域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监督的区域科技创新机制,构建了渭南特色的“政产学研”服务体系。 (二)发展机遇 2015年习近平来陕讲话指出,要构建完善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大学科技园为骨干引领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2020年习近平来陕讲话再次强调,要发挥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的大学科技园作用,推扩“一院一所”做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成为发展引擎。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充分说明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9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2020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制定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科技园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大学科技园建设是高校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孵化,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2021年,渭南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渭南市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使命,秦创原建设对省属大学科技园提出新任务,孵化载体竞争日益加剧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以功能拓展和服务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强化“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创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度。 (二)发展定位 依据渭南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教师教育特色,聚焦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聚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功能和鲜明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三)建设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政府、高校、企业紧密合作,以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加强协同创新,使科技园成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成果转化,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辐射源”;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